复盘2024年的娱乐活动

基本没有任何出行。因为我的旅行搭子在几年前的五月去了一趟西藏之后,突然就病倒了。后来她又遭遇了失业,至今仍然没找到合适工作(已经一年多了)。因此我就突然失去了旅行搭子,加滑雪搭子。感慨人生之难以预料。

2024年飞了51趟,平均每七天就飞一次。于是我的crush和我的teams对话也变得十分无聊,通常是以他问我你又去哪里了,我回答说XX,XX的地点而结束对话。

期间出差出了两次国门,分别是吉隆坡和曼谷。但是是出差,所以玩耍也只能和关系不错的同事们一起。其中包括在去曼谷的旅途中遇见我的crush。不过沮丧的是,事实证明他对我毫无兴趣。

所有的假期,都在陪爸爸。因为我已经失去了我亲妈,所以必须把所有的假期都拿来陪亲爸。谁知道他还能健康蹦跶多久。哦不,他一点儿也不健康,浑身有一半都是毛病。但仍然还可以独自一人出门远行来看我。已经是非常庆幸的事情了。因此,我也就此失去了我的法定长假期。当年说走就走的岁月,想出国门就出国门的随性,都就此像烟火一样只散落在回忆之中。

因此我的娱乐并不很多。

看综艺仍然是我的热爱,但是也只看音乐类节目,比如披荆斩棘的哥哥、声生不息大湾区季。偶尔看了几集圆桌派,结果发现自己看不下去了。(不过在2025年1月下旬偶然翻到了十三邀,发觉比圆桌派好看多多了)。

绝大多数的电影是在飞机上看的。偶尔会进一进电影院。结婚计念日、网络迷踪2、热辣滚烫(带爸爸看的)、年会不能停、第二十条(带爸爸看的,他非常喜欢)、梦想情景(完全不记得了)、功夫熊猫4、朱莉与朱莉娅、摘金奇缘(应该是重看)、走走停停(胡歌)、抓娃娃(带爸爸看的)、旺卡、挑战者、里斯本丸沉没(带爸爸看的)、志愿军第二部(带爸爸看的)、疯狂元素城、波士顿连环命案、好东西(和阿莲、微微在北京小西天影城看的)、爱情到此为止。大概20部吧。

电视剧。南来北往、装腔启示录、山花烂漫时、一箱情缘。还有几部国产剧,由于太烂,看着看着就被我弃尾了。还有出差途中偶然看到的,也没有兴趣追完整的。比如:迎风的青春(我的豆瓣点评:垃圾疯批剧情,浪费一群好演员)、好团圆(我的豆瓣点评:原著挺正常的啊,改编成一坨屎)、灿烂的风和海(这个剧和装腔启示录太像了,后来一查果然是同一个导演,所以也没耐心看了)。应该还看了几集young sheldon、all creatures are great and small(还是欧美电视剧更好看不得不说)。最后震惊地发现我居然没看多少剧。

看了两场演唱会。张学友、张惠妹。希望以后能看到的演唱会:梁静茹、孙燕姿、蔡依林、伍佰、陈奕迅。。。暂时先想到这些。看了三场音乐剧:歌剧魅影续(北京)、芝加哥(上海),还有一个忘了(开心麻花的)。一场话剧:蒋公的面子。

去了几次美术馆和博物馆看展。以上海为主。没怎么在北京看展了。其实基本也就是浦东美术馆、中华艺术宫、上海博物馆东馆。

很少骑车。因为没什么时间。超级怀念失业骑车的那一年。

2025年的愿望。
希望能遇见一个对的人,一起玩、一起看这斑斓世界吧。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始终对平凡的小日子小幸福心怀不轨。

复盘2024年读书

包括读完的书,和读了一半没读完的(基本上纸质书容易遭此厄运)。可能读完的有那么三四十本吧。

医疗健康
《孤独的病人(罕见病患者口述纪实)》:想到近年来一直在月捐罕见病患者,虽绵薄之力也略为心安
《亲爱的ICU医生》:希望有更多的人有机会读到这本书,把对医生的敬意传播下去
《十二分钟》:同上一个作者。也是ICU里发生的故事,小说来着。轻快又引人入胜。
《命悬一线,我不放手》:非常好的一本书,但不是所有人都能读得懂这大爱无疆、医者仁心。向全世界和薄医生类似的医护工作者们致敬。薄医生的另一本书没有上架微信读书,于是买的纸质书。也于是果不其然的烂尾没看完。

小说
《命运》:看到凌晨两三点的书,看的过程泪流满面。因为我也非常想念另一个世界的亲人们。后来在泉州机场看见这一系列的三本。
《草民》:看完命运后,找来看的第二本,其实作者写这本更早
《蹦极》:疫情时候买的纸质书,讲的是外交家的故事,后来不知道被爸妈收到哪里去了就半途弃了。后来微信读书可以看了,就在飞机上给看完了。经常看着鼻子一酸。在艰苦条件下的乐观爱国主义。
《食南之徒》:也是在飞机上看完的,如果没记错的话,是七月初飞往湛江的航班上读完的。对马伯庸这本书的结局表示不满。
《长安十二时辰》:感觉是马伯庸的巅峰之作(奇怪,写下这句评论的时候怎么就忘了大医的两本了呢。)然后就去找了电视剧来看。仍然是看了一半弃了。
《太白金星有点烦》:三个多小时看完的。
《小巷人家》:过年时候躲在北京家里的书房里看完的书。浓缩了大约三十年的中国,非常期待电视剧的上映。后来在秋冬的时候上映了,成为2024年最精彩的国产剧之一,类比中国的1988年。
《清白之年》:也是大米的作品。但是不如小巷人家精彩。

纪实散文
《山居杂忆》:作者口述的书。很偶然知道的。爱不释卷地一口气读完的。作者的文笔很是朴素动人,非常喜欢。像李敖梁实秋。当年的杭州大户人家,后来几十年遭遇的人生变迁。个人觉得比杨苡那本好太多了,从文笔到内容到意义。
《我们仨》:一个半小时就读完了。
《吃着吃着就老了》:这本也是陈晓卿的。具体写了啥已经忘了,只记得是五月底飞往曼谷的航班上读的书。
《续窗边的小豆豆》:难得一见的读完的纸质书。在北京的家里读完的。

人物传记
《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基本都是在飞机上看的。非常崇敬,也感恩天朝有这样杰出的领导人物。

管理学
《冯唐成事心法》:忘了具体内容了。其实还在读的有他的另外两本,以及哈佛商学院、沃顿商学院的讲谈判的两本。都读了一多半没读完。跑去干别的事儿了。

文化历史
《晚晴最后十八年(234)》:一直以为是23年看的书。没想到是24年2月看完的,一套四本。后来在哪个机场看到书店里也有卖,颇为感慨。还以为自己是那个孤独的读者,孤独地读着偶然翻到的小众书籍。
《马未都的国宝100(12)》:2024年开年读的书,短小轻快。想着带爸爸去博物馆的时候可以显摆一下。结果读完立马就忘光。

杂七杂八
我做法医的日子
我的骨头会唠嗑
刑警陈猛
我的工作是扼杀婚外情
我在北京送快递
白鸟与蝙蝠:东野圭吾。这一年似乎看的推理有点少。自己在豆瓣上写,很喜欢这本。然而我完全忘记了内容。
平行世界爱情故事:貌似也是个推理
还有几本口水小说。打发时间来的。

希望2025年,能多看几本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