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中的群星闪耀 (上)—— 读《西方现代思想讲义》

这本书虽然是一个课程讲义,但在我看来更像是刘擎自个儿的一个读书笔记。读的是19位学者的书,来自英美德法等不同国家,分属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思想史和政治学等多个学术领域。

全书主要围绕了两个话题进行展开,人生难题,与社会困境。换句话说,个体的心灵生活,和公共的社会政治事务。前者包括精神迷茫、情感困惑、丧文化、虚无感等等,叫做“精神危机”或者“信仰危机”。

仍然是一个传统写法,摘抄。

思想内在于现实。最常见的误解,就是把思想和现实看成两种分离的东西。开始探索(理解)西方现代思想之前,先记住:思想观念并不脱离于社会现实,而是内在于社会现实。

利益不是物质性的。离开思想观念来讨论利益,根本无从谈起。例如如果离开了春节对中国人的文化意义,离开了人们的孝敬与感恩等思想观念,完全无从解释春运现象其中的利益是什么,理性又是什么。

为什么领土就是核心利益,而为此付出的财政和军事成本,甚至战争导致的人员伤亡就不是核心利益呢?这当然也是思想观念决定的,如果离开对国家主权的某种特定理解,离开了这种思想观念,就无法解释这个核心利益。

“现代社会”的特点:1,经济:现代工业、商业和城市的崛起;2,政治: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现代民主与政宪的发展;3,社会:人口大规模的流动,包括地狱、阶层的流动;4,思想文化:理性主义获得主导地位,还有自由、平等和个人权利意识的兴盛。

推进古今之变的主要思想动力是启蒙(enlightenment)运动主张的理性主义。在欧洲的启蒙时代,西方社会把理性推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康德主张,用理性来检查以往未经反思的信念,无论是神圣的上帝,或者威严的法律。

古今之变带来了两个基本观念的转变:一个是“人类中心主义的转变”,指的是人看待世界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就是把人类与自然分离开来;另一个是“个人主义的转变”,是指人看待自己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就是把个人与群体分离开来。(前者是世界观,后者是人生观。)在古代,大部分人从出生到死亡,都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社群之中,个人深深嵌入在社群之中,个人主义的观念是匪夷所思的。但在现代社会,大规模人口流动对个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可以脱离任何一个群体,进入别的群体。这种“个人主义的转向”带来了传统社会难以想象的个人自由,生活变得多样而丰富,这是现代性的主要成就。但个人主义的自由也是有代价的,因为个人失去了与一个特定群体的久远、厚重和牢固的纽带关系,这带来了孤独感、漂泊感和乡愁–这也是现代困境的一部分

人类中心主义,导致了一个难题“人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不再相信神、传统、天道之后,该信仰什么?怎么找到生活的意义和理由呢。第二个难题是,个人主义导致的,对社会生活的秩序的新挑战。在以理性为基础的新秩序中,自然等级被瓦解,人人自由而平等,那么谁应当来统治谁?

————————对第一个难题的探讨——————–

德国,韦伯。
科学永远无法回答我们做出什么的选择才是值得的,我们过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他深入地分辨了科学理性能做什么以及不能做什么。(想起了文理之争)
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之间是有逻辑裂痕的。在价值领域,没有一把通用的尺子可以衡量一切。支撑人类生活意义的重要观念和原则,包括宗教信仰、人生理想、道德规范以及审美趣味等等,都属于价值判断。而科学无法解决价值判断问题。
那么理解了多元价值冲突的困境,对我们的意义是什么。面对自己和身边时而发生的激烈争论,我们可以变得更加平和与从容,而不是急躁和焦虑,不是简单地指责别人不可理喻。韦伯给我们的启发在于,坦然面对这种困境,与此共存,这也是智性成熟的标志。
韦伯提出过一个重要概念,人类的理性可以区分为两种不同类型,一种叫工具理性,一种叫价值理性。而价值理性的权衡要比做工具理性的计算困难的多。前者是价值判断,后者是事实判断。【读到这部分的时候,我的感受是,这不就是战略与战术的区别吗?】由于工具理性有客观公认的标准,所以可以成为通用逻辑,而价值理性的权衡是多元化的,难以标准普遍化。结果,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工具理性大行其道,压倒了价值理性。【我倒是觉得前后没有什么必然的相关性,但这的确是以一种事实现象更多的存在在社会中的。】工具理性的不断扩张,塑造了现代社会一种无处不在的文化观念。我们高度重视理性计算、永无止境地追求高效率。对个人来说,有时个人体验不佳恰恰是系统追求高效的结果。

德国,尼采。
人生虚无。【想起某句话,生命是一场巨大的幻觉。】尼采的意思是,人生并不存在生命客观的真理或者意义,等你去探索,然后发现出来。认识到世界本无意义,这恰恰带来了创造的自由。在尼采看来,价值不是现成在哪里等你发现,所有的价值都是人主观创造出来的。生命活动的标志就是能够自己确立价值,这是生命本身的力量。虚无不再会让你沮丧和绝望,反倒是会给你最广阔的创造自我意义的空间,这就是积极的虚无主义。尼采用两个词来形容两种人生选择,叫做奴隶道德和主人道德。奴隶道德,就是放弃自己生命的激情,用虚假的思想来约束自己、安慰自己,把人生希望寄托在虚妄的观念之中。而主人道德,就是放弃一切幻想,直面虚无和荒谬,像西西弗斯那样用生命的激情去自我创造,做一个勇敢、荒谬的英雄。【这段我非常喜欢】
尼采的视角主义“视角perspective是所有生活的基本条件。没有事实,只有阐释。”很多激烈的争论,双方不是对同样的事实真相抱有不同观点,而是看到的真相本身就不同。【这段我非常喜欢】那什么叫视角主义呢?就是视角决定事实。概括的讲,视角主义认为事实没有所谓的客观性。但人类需要一些稳定的事实认知,很多人类活动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正常展开。了解到不同视角中有着不同的真相,不是要让我们去和他人划清界限,而是邀请我们对更多的视角保持开放的态度,去倾听、理解和学习他们。视角主义教给我们的是,谦逊的必要。一个人的视角,不是天生固定的,而是在自身经历中形成的。试着去改变自己的视角,超越自己的视角去理解他人,寻找让不同视角互相理解、融合出共同视角的可能性。

奥地利,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发现,人类心理结构中存在一个黑暗地带,叫做“无意识”。冰面下的部分。无意识中暗藏着巨大的能量,是人的欲望本能,主要是性欲本能和攻击本能。这是人内在最基本的冲动,是生命的驱动力。通过对无意识的发现,弗洛伊德最终发展出来一套复杂而系统的“精神分析学说”,成为20世纪心理学理论和心理治疗的一个重要流派,影响非常广泛。
人格结构三元说。本我、自我和朝我。本我,就是无意识的领域,主要是人本能的原始欲望。自我,是在成长过程和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形成的。自我有理性,会正视社会现实,重视常识和规则。它能够感受到本我的欲望,但会用理性来甄别本我的要求。【就像我对M的感情,就是在本我和自我之间的撕扯】超我,是理想化人格。
精神分析学说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走向了衰落。弗洛伊德更重要的遗产其实是对西方现代文化的改造。对大众而言,对于人的理解核心不再是理性,而是欲望,这是一次重要的观念革命。最重要的后果是,欲望被解放了。首先体现在艺术领域,当代文学、电影、绘画和音乐作品中,本能欲望成为一个突出的主题。比如吃货,比如性感,都可以被表达出来了。

法国,萨特。
萨特的思想中有两个重要的观念:一个是自由选择,另一个是积极行动。萨特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存在就是虚无”,并推导出来“人的自由”。人的意识本身就是空无一物,只有当有什么内容填充进来之后,人才会获得自己的本质。没有什么预先给定的东西把我们固定住、束缚住,我们永远可以超越过去和现在,去追求未来。萨特所说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的自由,而是总是可以改变现状的自由,是否定只能如此、我别无选择的那种自由。【很震撼,也非常感动,有点莫名其妙的那种热泪盈眶】萨特的存在主义继承了尼采的思想传统,告诉我们,我们永远都可以做出改变。刘擎在这里写道,萨特的思想给的启发就是:看清真相,继续战斗。

——-关于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现代人的精神危机的展开就到此为止——-

世界观的重塑 ——读《文明的逻辑》有感

在读《文明的逻辑》之前,我是一个没有世界观的人。为什么我需要知道千年之外的地球发生过什么,浩瀚缥缈的世界史与渺小无措的我又有何相干。我尚不能理解当前的世界,又怎么有心力去穿越千年的古代与近现代呢?更何况,在读书年代被“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熏陶良久,文史哲等人文社科类知识,于个人而言除了满足好奇心与求知欲,到底还有什么价值与意义?是不是就像美籍以色列经济历史学家莫基尔教授所说,这是一类“无用知识”呢?

《文明的逻辑》当然和《全球通史》、《人类简史》不是一个类型书籍,它的笔墨重点并不在于描述斗转星移之下的历史变迁(现象)。全书的核心在于剖析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现象背后根本的原因。期间作者的旁征博引涉及了许多学科,也仿佛是部史学巨著,极大地满足了我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我无聊地简单罗列一下我能快速记起的几个有趣论题。
—— 认识世界有哪些方法?国家是怎么源起的?
—— 为什么中国从百家争鸣到了独尊儒术?为什么中国很早就出现了姓氏而西方没有?为什么中国有繁琐复杂的亲戚称谓,而西方没有?
—— 同是反犹,德国和意大利赶走犹太人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对外开放、贸易往来能够让一个社会变得宽容?
—— 为什么古罗马和同时期的中国汉朝发展的数学是不一样的?
——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和中心,但为什么四五百年后也只有半数男性脱盲?而此时,犹太人已经是男人识字率近100%的民族了?
—— 为什么朱元璋对泉州的阿拉伯人有那么大的敌意?为什么明朝会把海禁定为基本国策?如果当年明清没有选择闭关锁国,是否能在海洋贸易中抗衡欧洲?两牙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并称霸一时,为什么后来被荷兰和英国狂虐?
——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之间的区别起源为何?为什么中国法律一直重行政和刑事,而轻民法和商法?中西体制上的大分流,是从轴心时代开始的还是以工业革命为分界?
—— 为什么工业革命会在西欧社会率先催生福利制度?为什么德国瑞典的福利开支占GDP较高,而同为发达国家的美国却并不积极济贫?

合上书,想起近期国内的疫情、旱灾、山火、地震,也想起微信群里诸多朋友抱怨说这个国家的人民很好但是国家不配,那为什么国家/政府就理应担负起所有责任和未来,而民间就应当全面躺平、坐等救助吗?

以上的各种问号,看起来是非常松散、并且似乎毫无关联关系的许多主题。但它们的答案都出现在这本书里了。这就是我特别喜欢这部书的原因之一:广袤深厚的知识海洋。

其二,清晰可见的核心思想。近千页,从头到尾,都有明确的核心思想贯穿。似乎松散、毫无关联关系的主题和观点们,被“风险应对力”给全部串起来了。就像一根金丝线,轻巧又暗藏玄机地串起了人类史上诸多熠熠生辉的珍珠。

从前在咨询行业工作时,我曾经有过一个疑问,为什么绩效考核里的销售业绩总是在不断增长,KPI就没有个天花板吗?映射回来人类社会,每个国家的GDP、人均GDP,是不是总是应该在增长呢?而实际上,工业革命之前的两千年里,全球的人均收入是基本维持不变的。再看到作者在书中提到了马科维茨理论,投资回报应当与风险综合考虑,我就完全认同了作者由此联系到的人类文明不应当只被“劳动生产率”所定义,更应当覆盖“风险应对力”的核心观点。

人类社会演进过程中,发展出了各式各样的文明,以联手应对不同的风险种类。应对方式包括迷信、婚姻、家庭、宗族、商业、金融,等等。每个章节之间都环环相扣,以层层递进的方式逐一展开。每翻开新的一个章节,仿佛打开了一个新的玄幻空间,而如果没有前边的知识储备,可能就无法找到解开新世界的钥匙。

第三,严密论证的研究过程(严谨治学的科学素养)。在这个越来越浮躁的当下,各种信息纷繁芜杂,人云亦云地去盲信、追随批判是最容易不过的事情。有时候看到不同的朋友们评论时事,一个个都言之凿凿,自己也不知道该站哪一方,因为自己也没能具备判断和辨别所有时事真伪是非的能力。

回到这本书,其实书里也提到了不同派系学者在同一个论题上的不同观点、以及背后的论据。这也是我个人非常喜欢这本书的又一个重要原因,作者不仅仅抛出了自己深思熟虑后认可的观点,并且有着详尽的逻辑论证过程,其中引用了古今中外海量的研究报告、或出版书籍。这与我所受过的科学教育十分契合:先基于大量知识和经验而生成假设,再经由实证研究或者量化分析来论证假设的成立与否。想象了一下作者思考的深度、广度,大约是好多好多篇博士研究论文吧。后来看到作者提到这部书花了16年左右的时间写成。非常非常敬仰。

我大概花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啃完了这两本书。如果陈志武教授愿意出英文版的,我愿意再花两个月时间啃完英文版(我的英文比较烂,不能像中文阅读那样一目十行)。

闪回到如今的2022年,新冠疫情、自然灾害、俄乌战争、可见的世界经济下行(daxiaotiao)/贫富差距扩大,以及民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暗流汹涌,人类迎来了种种风险事件叠加的百年未见之世界大变局。书里并没有写明宏大的国家机器们该构建什么样的新文明来应对新变局,更没有给到如我一般渺小的个体什么灵丹妙药人生指南。我仍然不能回答内心的很多疑问,例如拥有了世界观的基本面之后,我的人生能不能变得更从容、更坦然,更无所畏惧。但我也知道,从此之后,这个世界在我眼中已经变得立体而有趣。它是由无数随机事件组成的,它更是由理性的科学逻辑所加持的。它可能很糟,但我还是挺喜欢它。

不到一年,毕业了

今天是last employment day。和两个北京office同事道了别,和上海HRBP致谢,和招我进来的VP道别,和refer我的同事道别。就很快地结束了这不满一年的历程。我始终没有怎么融入这家公司,但内心也一直很appreciate遇见的绝大多数同事。

A说圈子很小,也许哪天又遇见了。我其实想说的是,不会再遇见了。已经花光了我们的缘分啦。我当然再也不会踏入支付圈的。

中午骑车去见前同事。去之前工作时候老去的咖啡馆又买了一杯dirty。积分的卡号重新积了新的分值,然而我也知道并没有什么卵用。

回家后瘫倒了很久。认真摆烂起来。

傍晚和在德国的圈说我弄完流程啦。她说恭喜。我换了住在德国的中国插画家的一张旧作品当头像。然后忽然看见圈也瞬间换了一个头像,我嚷嚷着说这道题我会这是哈儿的移动城堡!她说,配对你的头像。我心里哇的就开出了花儿。被毕业这件事,似乎都变得轻飘飘而不足一提了。

哦还有在香港的sharon,突然跑来给我发了一个搞笑视频说我觉得你也会喜欢。我看完大笑,说喂,你真是弱智儿童快乐多啊。(谁能想到这曾是一个税后年薪百万的在国内顶级券商工作的女人!)然后我聊了聊自己接下来的计划–读书,她聊了聊自己港大毕业后的计划–也是在家读书。嗯,心说,不愧是我老友。

哦还有每次离职都陪住我的莲莲和她闺女。去年那时候我的状态很糟糕,虽然offer在手,但是恐惧于日常pua我的老板,以及哀伤于心爱的人和我断的一干二净,整个人都心力交瘁。回想起来,很感激她们一直都在。给我很多的爱,很好地治愈我。知道自己是被爱着的,纵使人间艰辛,仍有人温柔、长久、没理由地爱着你。

和前司里相熟的朋友说了离职的事情。不知道能不能多得到一些讯息和机会。

和圈说我要吃个鸡翅庆祝一下,她说不应该吃杨国福的。我哈哈哈哈,没有肉啊不行不行。

夜里在家里跑了一圈,浇花花草草。斟了杨梅精酿,加了冰块。自己喝了起来。致敬自由,致敬随心所欲的当下。

是结束,也是新的开始

很土的一个标题。确实我今天真实的心情。

没想到毕业十几年后,居然有一天会离开工作本身。变成一个没有劳动合同在身,也不知道到底要过几个月才会找到合适理想的新工作的人。一个真正的无业游民。不用被会议追着,不用被领导和下属追杀,不用挣扎着早起,etc。

今天是我的last working day。庆祝的方式是,从协和骑车回家的路上,拐弯去麦当劳买了一只冰酷乐。也不是很好吃。还是想吃mini咖啡冰淇淋。但仍然很喜悦地举着它,以CBD林立高楼为背景来了个留念。当然我更希望自己的小布早点到手,我就可以出更远的门刷更多的风景了。结识新朋友。撕掉自己所有标签后,结识新朋友。

给我厌倦的工作生涯按下一个暂停键。

不过又被兄弟催着改简历了。我心虚地赶紧说我改我改,今天是忙着去了个医院。以及有个前同事妹子来问前司的集团战略是怎么玩儿的,她要写报告。

人和人之间,人和公司之间,人和世间万物之间,人和时间之间,都是有缘分的。什么时候缘分戛然而止,没有人知道。那就珍惜眼前吧。

我势必会无比怀念这个夏天。自由自在放飞自我的2022年夏天。还有什么想尝试的事情吗?还有什么想见的人和风景吗?还有什么想读的书,想弹的琴,想看的展览,和想成为的样子?

Day25

果然给到管理层的汇报里,我从方案里被除名了。不过,这个事情其实早就预料的到的。但我也觉得自己实在太懒了。不仅懒得动弹,还懒得动脑。

未雨绸缪啊。

准备尽量在六月份之内完成整个家的收纳整理升级优化。希望七月份就可以邀请朋友来吃个茶什么的。但谁发神经那么热的天气跑来啊。

但我日日在收拾,好像就在为了将来有朋友、或者男朋友会上门玩耍。

持续做了几天饭之后我又没有了什么兴趣。外卖和快递禁止上门后,我的人生乐趣几乎被剥夺了一大半,吃喝玩乐之间的吃喝。上午九点多趴在空调房里的大床上,想到今天不能外卖一屉杭州小笼包到家里来,不免悲从心起。但又无人可说,生生按回胸口。说了一定会被旁人说,这人,是真矫情。罢了罢了。

离职之后,应该是我人生当中最自由的日子。没有人管,没有劳动合同束缚,还居然有钱进账。莫不要太快活。如果不考虑稍微遥远一点的未来,以及,为什么不能争口气努力拼搏买下附近的豪宅,这种理想可能会来追杀我的话。

我准备在离职之后先去住一住Ritz Calton。真希望还可以去酒店游泳池里游个一千米什么的。曾经信誓旦旦的和私教说,我失业了就天天去健身房锻炼!然而,健身房关了。悲从心起2。

昨天的快乐是可达鸭给的,今天的快乐是王心凌歌曲改编版给的。

一个孤独的我自己。快递和外卖不上门后,我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了。算了,回头还是去上我的线上锻炼课吧。以及,在收纳完成之后或者同时间,我可能要去动两个手术,开始学钢琴,开始跑步,开始骑小布环绕北京城。或者就不分前后顺序了。还要把各种书都读起来,读掉。要不要考一个什么试呢?

其实我喜欢很多类型音乐,古典、爵士、摇滚、民谣、流行。。。可我非常担心我的脑子学不会五线谱。

以及,我给自己的期限是,从六月份开始玩,如果年底还可以滑雪的话,是不是应该明年再开始上班?但是这半年的收入就实在是太少了。反正希望年底之前能找到工作吧。6789也有4个月了。确实有点过分了。

喔,正经来看个盘

如果时间极其准确的话,

那么,作为一个放纵不羁爱自由的人,这一生的重心在事业上,并且很有成就。而事业侧重在投资,为人很有冲劲,也很果断(免不了会骄傲的大男子主义)。自己也非常喜欢这个领域,投入很多时间精力,非常勤勉(也给自己很多压力)。

感兴趣或者说会思考的领域很广泛,包括哲学、信仰或者叫做心理。但为人讲话还蛮犀利的(毒舌)、蛮有想象力(浪漫)。情绪丰富,重视家庭。

烂桃花很多。看起来好像还挺爱运动的。热爱交友,有很多金融投资方面的朋友。

另一半貌美,或者审美品位极好,同时也比较火爆、嫉妒心强。能照顾体量对方情绪。总之是娶了个真爱回家。

Day22

今天是520,值得庆祝的一天。终于可以彻底告别了。虽然大多数同事们都很好,非常peace&love。

晚上是周杰伦演唱会的重播。当年和我在大课时候坐在后排,一起翻看周杰伦歌词的大学好友,如今已经是XXXXXXX总裁,互联网高管。而我,光荣下岗了。真的很为大学同窗们骄傲。各种大学教授,四大合伙人,之类。也知道自己是太摆烂了,天生资质也不算差,但是就活的很颓废。

人活一世啊,图个啥呢。潇潇洒洒红尘过吧。

我马上就要有彻底的自由了。研三毕业之前非常渴望的,不用上班的日子。(当然我也知道不能一直不上班的,我还是得赚钱养寄几的。麻蛋。过完秋天再说吧。)


没过一会儿,她突然给我发了个微信,发了个小红书2005年海淀街景。我好感慨。认识20多年了,伴随着她在职场上越做越高级别,我们联系也越来越少。我都想不起来当年是怎么成为最好的朋友的。我根本不是个优秀的学生,甚至不能说是个优秀的人。而她一直勤奋刻苦上进。

但家里的两幅刺绣,她一阵一阵绣给我的,都在提醒我。我们从前很要好的。好的吧,我有点儿失忆了。以及,当然不止这两件礼物啦。

Day21

我突然又把登录密码给找回来了。

今天小领导又来说,让我一周之内工作交接结束。但是只字不提,再往后怎么办。她就推给了HR,说HR会安排的。然后我问HR,她表示一头雾水。这又要人走,又不给赔偿。怎一个下作好说。

然后夜里聊了一个很尴尬的面试。鸡同鸭讲,勉强讲了一个小时。感觉糟糕透了。我说两句,对方愣住,然后我感觉到他在努力编译。再一个回合过来,我也愣住,心想这哥们在说啥,脑子里也在努力编译。

所以就是从早到晚都很丧的一天。非常想摆烂。摆烂三个月先。

Day18

又是周一了。

前几天囤菜囤多了。再也不能犯这个错误了。每天做菜真是浪费我好多时间。

懒得写了。我该减肥了。夏天到了。


晚上看剧。看到王鸥穿着12cm的高跟鞋走进潘粤明的老房子,对他说,我怎么换了一身衣服你就不见了,这么没有耐性的吗,我开着跑车都没追上你。忽然我就给看哭了。想起来自己和M之间的事情,觉得自己可是太委屈了。一心一意要护着他,最后被他以为我故意要害他。

这辈子,就这样了。

Day17

正经事儿完全没有在干的。我指的是面试准备。内心深处还是挺逃避的吧。

不正经事儿倒是干了不少的。各种家务活儿,忙了个不可开交。离我想要的样子,在接近了,但也还有距离。

傍晚做了核酸,就骑了个车去嘉里中心,订了我的清漆小布。店员居然是个老外,居然中文还蛮好的,交流起来完全没问题。等到来了一些外国客人修车,我才理解了为什么找了个老外店员,其他店员好像完全听不懂英文。付了钱,又花了五六分钟骑回家了。

和小红书上认识的布友三风老师(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觉得应该加个老师)聊了一下。不知道谁的车更早到。三风说得一嘴都是老北京的京片子。我感觉我都好久不认识地道北京人了。

噢对了今天比较有成就感的事情是,做完领导力课程里的沟通章节题目了,几乎是全满分了。我还是能学的会的啊,稍微用点心。但是能不能熟练应用在工作中就也不好说了。又,感觉当领导原来就是分配工作指导工作。。。这我擅长。。很擅长

有个朋友最近在万宁租了个两居室,就地一边工作一边冲浪。我觉得他的照片拍的是很好的。现在觉得他这个热爱生活的精神也是值得学习的。然后他问我要不要去,可以匀给我一个房间。我简直是立马心动了。可惜,可惜我还没离职。

小红书推给我一个帖子,让我重新想起我应该尽早去做手术这件事。不由得又忧愁了起来。明天去挂个协和的号吧。争取在小布到来之前把手术做掉。